巴洛克建築(Baroque Architecture)興起於 17 世紀初的義大利,並迅速傳播至歐洲各地,延續至 18 世紀中期。這種建築風格源自於 反宗教改革(Counter-Reformation),其目的是利用戲劇化的空間、動態的光影、華麗的裝飾來展現教會與國家的權威。巴洛克建築強調 運動感、空間流動、透視效果,並融入雕塑、繪畫、園林設計,創造出宏偉且富有情感張力的建築作品。
一、 巴洛克歷史背景
📌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(16-17 世紀)
- 16 世紀新教改革(馬丁·路德、加爾文等)導致天主教勢力衰退。
- 天主教會透過「反宗教改革」運動,利用華麗壯觀的巴洛克建築來吸引信徒,增強信仰感染力。
📌君主制興起
君主專制國家(如法國路易十四、神聖羅馬帝國、西班牙)藉由巴洛克宮殿與城市規劃展現權威。代表例子:法國凡爾賽宮(Palace of Versailles)。
📌科學與藝術發展
- 透視學、數學與工程技術進步,促成更大跨度的穹頂、流暢的曲線空間與光影效果的運用。
- 伽利略(Galileo Galilei)與笛卡兒(René Descartes)的理性思維影響建築結構設計。
二、巴洛克建築的核心特徵
(1) 強調動感與戲劇性
- 建築形態具有動態感(Dynamism),牆面與立面常呈現波浪形或弧形,立體化的設計強調視覺上的張力。
- 曲線牆面:如聖依華堂(Sant’Ivo alla Sapienza)的旋轉塔樓。
- 橢圓形穹頂:如羅馬耶穌會教堂(Il Gesù),讓空間更具流動感。
(2) 雄偉壯觀的空間
- 大型圓頂與拱形天花,營造出戲劇性的空間感,給人敬畏之感。
- 內部設計通常帶有層層遞進的空間,如巴洛克教堂的主殿、側殿、穹頂層層疊加。
(3) 光影的運用
- 透過光線的對比與折射,創造神秘與神聖的氛圍。
- 天窗或隱藏光源,如羅馬聖卡羅教堂(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)。
- 壁面或天花上的畫作利用透視法營造「開放天空」的幻覺,如耶穌會教堂的幻覺天頂畫(Il Gesù, Rome)。
(4) 豐富的裝飾與雕塑
- 結合建築、雕塑、繪畫,創造出一體化的視覺震撼。
- 鍍金、華麗的雕刻與天花畫。
- 「幻覺性建築繪畫」:利用透視畫技讓天花板看起來如無限延伸。
(5) 強烈的透視與軸線規劃
- 城市規劃上,巴洛克建築常配合長軸線、輻射式街道設計,形成視覺焦點。
- 凡爾賽宮的軸線規劃影響後來許多宮殿與首都設計。
三、巴洛克的代表建築與建築師
(1) 義大利巴洛克
📌卡洛·馬代爾諾(Carlo Maderno)
聖彼得大教堂(St. Peter’s Basilica, 1607-1626): 延續米開朗基羅的設計,增添巴洛克風格的正立面。

聖彼得大教堂Canva@rabbit75_cav
📌詹·洛倫佐·貝尼尼(Gian Lorenzo Bernini)
- 聖安德肋聖堂(Sant’Andrea al Quirinale, 1658-1670): 內部橢圓形空間,透過光影變化增強宗教氛圍。
- 聖彼得廣場(Piazza San Pietro, 1656-1667): 廣場設計以橢圓形環抱信徒,象徵「教會張開雙臂迎接世界」。

聖彼得廣場canva@ Maria Marselle
📌弗朗切斯科·博羅米尼(Francesco Borromini)
聖卡羅教堂(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, 1638-1641): 波浪形立面與橢圓形穹頂,打破傳統對稱性。
(2) 法國巴洛克
凡爾賽宮(Palace of Versailles, 1661-1710): 路易十四的宮殿,展現法國絕對君主制的權威,鏡廳(Hall of Mirrors)透過鏡面反射光線,增強壯觀效果。

凡爾賽宮@pytyimage
(3) 西班牙與南美洲巴洛克
- 格拉納達大教堂(Granada Cathedral, 16-17 世紀): 受巴洛克影響,融合摩爾與哥德元素。
- 墨西哥大教堂(Mexico City Metropolitan Cathedral, 1573-1813): 融合西班牙與當地美洲文化的巴洛克風格。
(4) 北歐與東歐巴洛克
- 德國:維爾茨堡主教宮(Würzburg Residence, 1720-1744): 內部有壯觀的壁畫與浮雕裝飾。
- 俄羅斯:冬宮(Winter Palace, 1754-1762): 彼得大帝改革後的聖彼得堡標誌性建築,融合義大利與法國巴洛克特色。
四、巴洛克的影響
(1) 城市與景觀設計
- 輻射式城市規劃影響後來的巴黎、聖彼得堡、華盛頓特區等現代城市設計。
- 花園設計(如法式庭園)強調幾何對稱與視覺延伸,影響凡爾賽宮、彼得宮(Peterhof)等。
(2) 後續建築風格
- 18 世紀後期演變為更輕盈的洛可可建築(如奧地利美泉宮)。
- 19 世紀新巴洛克(Beaux-Arts)風格,影響歐美許多政府與文化建築,如巴黎歌劇院。
五、結論
巴洛克建築是一種充滿戲劇性、動態感與視覺震撼的建築風格,通過宏偉的空間、華麗的裝飾與光影變化來傳達宗教與政治力量。其影響深遠,從歐洲宮殿到現代城市規劃都可見其遺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