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化學添加劑(Chemical Admixtures)

混凝土化學添加劑

是指為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、耐久性或硬化性能而摻入的外加劑。這些添加劑可根據工程需求調整凝結時間、強度發展速度、抗凍性能等。本文將探討 緩凝劑、速凝劑、抗凍劑 的效用與應用時機。

一、 緩凝劑(Retarders)

1.功能與作用

緩凝劑的主要作用是 延長混凝土的初凝與終凝時間,以便在高溫或長時間施工條件下,保持混凝土的可施工性。其主要機制是 抑制水泥水化反應初期的 C₃S(硅酸三鈣)與 C₃A(鋁酸三鈣)水化速率。

2.常見種類

  • 木質素磺酸鹽類(Lignosulfonates):常見的傳統緩凝劑,也具有一定減水效果。
  • 糖類(如蔗糖、葡萄糖):低劑量可有效延緩水化,但過量可能導致水化中斷。
  • 有機酸類(如檸檬酸、酒石酸):用於精細控制水化反應。
  • 磷酸鹽類:在特殊耐久性需求時使用。

3.工程應用場合

✅ 大體積混凝土(如壩體、橋墩):延緩水化熱釋放,降低內外溫差,減少溫度裂縫。

✅ 高溫環境下施工(>30°C):防止混凝土過快凝結,確保施工時間充足。

✅ 長距離運輸混凝土(如泵送混凝土):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凝結,確保到達現場時仍具有良好流動性。

✅ 需要大範圍施工的結構(如隧道襯砌、機場跑道): 保持均勻施工,避免冷縫。

二、速凝劑(Accelerators)

1. 功能與作用

速凝劑的主要作用是 加速水泥水化反應,使混凝土 快速凝結與硬化,以縮短施工時間或提高早期強度。其機制主要是 促進 C₃A(鋁酸三鈣)與 C₃S(硅酸三鈣)快速水化,形成 C-S-H 凝膠,並加速氫氧化鈣(Ca(OH)₂)生成。

2. 常見種類

鹼性速凝劑(如氯化鈣 CaCl₂、氯化鈉 NaCl)早期強度提升快,但易增加鋼筋腐蝕風險,通常不得用於鋼筋混凝土。非鹼性速凝劑(如鋁酸鈉 NaAlO₂、硫酸鋁 Al₂(SO₄)₃)適用於鋼筋混凝土,降低腐蝕風險,較常用於隧道與噴射混凝土。高效無鹼速凝劑(如聚羧酸鹽類)兼具減水與速凝效果,適用於高性能混凝土。

3.工程應用場合

✅ 噴射混凝土(Shotcrete)(如隧道、邊坡支護): 速凝劑可確保噴灑後立即凝結,提高初期支撐能力,減少混凝土回彈損失。

✅ 冬季施工(低溫條件下):加速水化熱釋放,提高初期強度,防止混凝土受凍。

✅ 緊急修補工程(如機場跑道、橋樑維修):快速凝固,提高早期強度,縮短封閉時間。

✅ 預製構件生產(如 PC 預製件): 縮短模具周轉時間,提高生產效率。

4.注意事項

⚠ 避免使用氯鹽類速凝劑於鋼筋混凝土,以防止鋼筋腐蝕。

⚠ 速凝劑可能影響後期強度發展,需進行試驗驗證適當劑量。

三、抗凍劑(Antifreeze Admixtures)

1.功能與作用

抗凍劑的作用是 降低混凝土拌合水的冰點,確保混凝土在低溫(甚至負溫)條件下仍能順利水化,並提高早期強度,以減少凍害影響。其機制主要是 通過降低水的冰點,保持足夠水分進行水化反應,並促進早期強度發展。

2.常見種類

  • 無機鹽類(如硝酸鈉 NaNO₃、氯化鈣 CaCl₂)降低冰點,促進水化,但部分含氯鹽可能加速鋼筋腐蝕。
  • 有機類(如醇類、糖類)降低水冰點,影響較溫和,適用於鋼筋混凝土。
  • 輸氣劑與減水劑組合,可使增加混凝土內部微氣泡,緩衝凍脹壓力,降低內部損傷。

3.工程應用場合

✅ 低溫或冬季施工(< 5°C):防止水分凍結影響水化反應,確保混凝土硬化。

✅ 寒冷地區基礎與道路工程:減少混凝土受凍破壞,提升耐久性。

✅ 混凝土養護期內溫度可能低於冰點的工程:確保早期強度發展,避免凍裂。

(4) 注意事項

⚠ 抗凍劑不能完全取代標準的冬季施工措施(如加熱攪拌水、覆蓋保溫)。

⚠ 某些抗凍劑可能影響混凝土後期強度與耐久性,需選擇合適配方。

相關文章

防洪工法

防洪工法(Flood control methods)

主要是針對 洪水管理、河川治理、都市排水、海岸防護 等目標,透過 工程設計與生態技術 來減少洪水風險,保護人類與自然環境。目前的防洪工法可分為傳統硬體工法與 生態友善工法兩大類,現代趨勢則強調「多重防洪策略」,結合 人工與自然手段 來達到最佳效果。

閱讀全文 »

景觀生態工法(Landscape Ecological Engineering)

是一種融合生態學與工程學的設計方法,旨在透過自然的方法來改善環境品質,恢復生態功能,並提高景觀的可持續性。這種方法強調 順應自然、降低人工干預、促進生態系統自我修復,並透過 綠基礎設施、生態棲地重建、低衝擊開發(LID)、水文調節 等技術來達成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平衡。

閱讀全文 »
水土保持

市與低開發區域的水土保持

水土保持的策略需根據地區的開發程度、土地利用方式、降雨與地形條件來設計。城市與低開發區域(如農村、山區或荒漠地帶)因土地覆蓋、排水系統與人為活動的不同,水土保持的重點與方法也有所差異。

閱讀全文 »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