鋼結構是現代建築與土木工程中廣泛應用的結構形式,因其高強度、可塑性、耐久性與施工便利性,成為高層建築、大跨橋梁、工業廠房與基礎設施的重要材料。然而,鋼結構亦有其缺點,如耐火性較差、易受腐蝕與成本較高等,需透過適當的工程設計與材料技術來克服。
一、歷史發展
(1) 18-19 世紀:鋼鐵工業的興起
- 18 世紀工業革命 促進了鋼鐵冶煉技術的進步,如 焦炭煉鐵(1784 年)與 貝塞麥轉爐法(1856 年),使鋼材生產成本下降,逐步應用於建築領域。
- 19 世紀初,英國工程師 湯瑪斯·特爾福德(Thomas Telford) 設計的門納伊橋(Menai Bridge, 1826),成為早期金屬結構橋樑的代表。
(2) 19 世紀末 – 20 世紀初:鋼結構建築的誕生
- 1885 年,美國芝加哥建成第一座鋼結構高層建築——家庭保險大樓(Home Insurance Building,10 層樓),標誌著鋼結構進入現代建築領域。
- 埃菲爾鐵塔(1889) 是早期鋼結構標誌性工程,高達 330 公尺,展現了鋼材的卓越承載能力。
(3) 20 世紀中後期:高層與大跨結構應用
- 1930 年代,紐約帝國大廈(1931, 381 公尺) 展現鋼結構在超高層建築的應用。
- 1970 年代,世界貿易中心(1973, 417 公尺) 及 威利斯大廈(1974, 442 公尺),採用核心筒 + 外框鋼結構設計,提高抗風與抗震性能。
- 1990 年代後,隨著高強度鋼材(如 Q690、Q960)與智能建造技術的發展,鋼結構建築高度突破 500 公尺,如 杜拜塔(828 公尺,2009)。
二、鋼結構的工程特性
鋼結構因其高強度、良好延性、快速施工與可回收性,成為許多重大工程的首選材料。
(1) 高強度與高承載能力
單位重量的強度遠高於混凝土,鋼材的抗拉強度一般為 250-960 MPa,可大幅減少結構尺寸與重量。適用於高層建築、大跨度橋梁、工業廠房與抗震建築。
(2) 良好的延性與抗震性能
鋼材具有良好的塑性與韌性,在地震或強風作用下能吸收能量,避免脆性破壞。鋼框架結構 + 消能阻尼技術 常用於抗震建築,如 東京晴空塔(Skytree)。
(3) 工業化製造,施工快速
鋼結構構件可在工廠預製,現場快速組裝,減少現場施工時間與天候影響。適用於橋梁、機場航站樓、體育場、會展中心等大跨空間建築。
(4) 可變形與空間利用率高
可設計大跨度結構(>100 公尺),適用於無柱大空間建築,如機場、體育館、展覽館等,例如 北京國家體育場(鳥巢,跨度 330 公尺) 採用鋼網架結構,提升視覺美感與空間利用率。
(5) 可回收再利用,環保永續
鋼材回收率可達 90% 以上,可有效減少碳排放與資源浪費,符合綠建築趨勢。
三、鋼結構的缺點與挑戰
❌ (1) 耐火性較差
鋼材在 600°C 以上會失去 50% 強度,高溫下易發生失效,如 2001 年世界貿易中心倒塌事件。
解決方案:
- 防火塗料(Intumescent Coatings),如膨脹型防火塗料,遇熱膨脹形成隔熱層。
- 混凝土包覆(Encased Steel),如鋼梁外部包覆混凝土,提高耐火性。
❌ (2) 易受腐蝕,需防護處理
鋼材長期暴露於潮濕或鹽霧環境(如海洋、工業污染地區)易生鏽,影響耐久性。
解決方案:
- 熱浸鍍鋅(Hot-dip Galvanization),適用於戶外鋼結構,如橋樑、鐵塔等。
- 耐候鋼(Weathering Steel),如 COR-TEN 鋼,可自然形成保護層,減少維護需求。
❌ (3) 施工精度要求高,受焊接品質影響大
焊接接頭易產生殘餘應力與裂紋,影響結構性能。
解決方案:
- 採用 螺栓連接 取代部分焊接,減少焊接應力影響。
- 使用 超聲波檢測(UT)與磁粉探傷(MT) 確保焊接品質。
❌ (4) 材料成本較高
鋼材價格波動較大,成本通常高於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。
解決方案:
- 混合結構(Composite Structures),如 鋼-混凝土組合梁,減少用鋼量,降低成本。
- 預製裝配式鋼結構技術,提升施工效率,降低整體成本。
四、鋼結構應用實例
(1) 超高層建築(High-Rise Buildings)
杜拜哈里發塔(Burj Khalifa,828m,2010 竣工)
應用:
- 核心筒 + 外框鋼結構,採用高強度鋼材 S460,確保抗風與抗震能力。
- 鋼-混凝土組合結構,減少結構重量並提高剛性。
- 抗風設計:獨特的Y 型平面設計減少風荷載影響。

杜拜哈里發塔(Canva@saiko3p)
上海中心大廈(Shanghai Tower,632m,2015竣工)
應用:
- 核心筒混凝土 + 外部鋼框架,採用 C100 混凝土與 Q460 高強度鋼。
- 巨型斜撐系統(Mega Braces) 增強整體抗風與抗震能力。
- 旋轉流線型外形,減少風荷載 24%。

上海中心大廈(Canva@zorazhuang)
東京晴空塔(Tokyo Skytree,634m,2012竣工)
應用:
- 三角形鋼結構塔身 提高抗震能力,使用 Q370 鋼材。
- 核心筒擺動阻尼系統(內筒與外框獨立晃動),減少地震影響。

東京晴空塔(Canva@Tor Martin Treff)
(2)大跨度橋梁(Long-Span Bridges)
港珠澳大橋(HZMB,55km,2018竣工)
應用:
- 鋼-混凝土組合橋樑,橋塔採用 Q460 高強度鋼材。
- 耐腐蝕鋼材技術,確保 120 年使用壽命。

港珠澳大橋(Canva@wateye)
(3)機場與體育場(Airports & Stadiums)
北京大興國際機場(Beijing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,2019竣工)
應用:
- 超大跨度鋼結構屋頂,使用 Q460 鋼材,跨距達 100 米。
- 多節點鋼樑結構,提供流線型視覺效果。

北京大興國際機場(Canva@ASMR(大)@PhotoTalk(右上)@ lnzyx(右中)@Belle Shang(右下))
北京國家體育場(鳥巢,Beijing National Stadium,2008竣工)
應用:
- 鋼網殼結構,使用 Q345 與 Q390 高強度鋼。
- 總用鋼量達 42,000 噸,是當時全球最複雜的鋼結構體育館之一。

北京國家體育場(Canva@lionelccs)
倫敦溫布利球場(Wembley Stadium,315m,2007竣工)
應用:
- 世界最長單體鋼拱(315 米),支撐整個球場屋頂。
- 可開合屋頂設計,提升多功能性。

倫敦溫布利球場(Canva@David Pickup(左上)@Marisa(左下)@AmandaLewis(大))
(4)工業與基礎設施(Industrial & Infrastructure)
阿布扎比盧浮宮(Louvre Abu Dhabi,2017竣工)
應用:
- 直徑 180m 的鋼結構穹頂,由 7,850 噸鋼 構成,營造“光影雨”效果。
- 不銹鋼與鋁合金混合使用,提高耐久性與美觀性。

阿布扎比盧浮宮(Canva@ Duchess Iphie)
四、結論
鋼結構因其高強度、延性好、施工快速、可回收性高,在高層建築、橋梁、工業廠房、機場、體育場等領域廣泛應用。然而,鋼結構亦面臨耐火性差、易腐蝕、焊接質量控制難度高、造價較高等挑戰,需透過防火、防腐、混合結構技術等方式克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