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nva@Josh Sorenson
混凝土在服役過程中能夠抵抗各種內外部環境因素(如水、氯離子、硫酸鹽、酸鹼等化學作用、溫度變化及機械磨損)造成的損害,並保持其功能和強度的能力。耐久性不僅影響混凝土的使用壽命,還關乎結構的安全性、經濟性和維護成本。
一、 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因素
1.原材料
*水泥質量:水泥的種類和質量對混凝土耐久性有直接影響。高標號的水泥(如高鋁水泥、低熱水泥等)通常具有較好的抗滲透性和耐化學腐蝕性。
*骨料:選擇質量良好的骨料(如抗凍、抗硫酸鹽、無有害雜質的骨料)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。
*水的質量:澆築混凝土時的水質應無有害物質(如油、鹽等),否則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。
2.混凝土配合比: 混凝土的水泥含量、骨料粒徑、砂率等配合比參數對其密實度和抗滲性有重要影響。較高的水膠比(W/C比)會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,降低其耐久性。
3. 施工技術:施工過程中的攪拌、澆築、振搗和養護方法會影響混凝土的密實度,進而影響混凝土耐久性。良好的振搗和養護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,減少裂縫和孔隙的產生。
4 環境條件
*溫度和濕度:極端的溫差和潮濕環境會加速混凝土的老化、縮短使用壽命。例如,低溫可導致水泥水化不完全,而高溫則會導致混凝土過快乾燥。
*氯化物污染:氯離子(如來自海水或脫冰鹽)對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嚴重威脅,會引發鋼筋腐蝕,降低結構強度。
二、 主要的混凝土耐久性問題及原因
1. 混凝土的抗滲性
問題:水滲透可引起混凝土內部鋼筋的腐蝕,從而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。
原因:水泥的水膠比過高,骨料不合格,混凝土施工不密實,表面缺乏適當的養護等。
2. 混凝土的抗凍性
問題:低溫環境中,水分膨脹可能導致混凝土破裂(凍脹現象)。
原因:混凝土內含有較多的自由水,或骨料的抗凍性能較差。
3. 混凝土的抗硫酸鹽性
問題:混凝土與含有硫酸鹽的土壤或水接觸時,會發生化學反應,生成膨脹的水合硫酸鈣,導致混凝土膨脹和破裂。
原因:選用了易受硫酸鹽侵蝕的水泥或骨料。
4.鋼筋腐蝕
問題:當鋼筋被腐蝕時,會導致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降低,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結構破壞。
原因:氯離子滲透、碳化作用、低水膠比導致混凝土保護層過薄等。
5.混凝土的碳化
問題:當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時,會形成碳酸鈣,這會降低混凝土的碱性,對鋼筋造成腐蝕的風險。
原因:混凝土表面未被保護,尤其是在濕潤環境或空氣流通較差的地方。
三.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
1. 配合比的優化:優化混凝土的水膠比,降低水膠比可以減少混凝土的孔隙率,提高密實度,從而提高其抗滲透性和抗化學腐蝕能力。選用適當的外加劑,如減水劑、抗滲劑等,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。
2. 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:高強度混凝土:較高的強度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,從而增強其抗滲透和抗腐蝕能力。
*自密實混凝土(SCC):由於其優異的流動性和自密實性,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,避免施工缺陷。
3.防腐保護措施:防腐塗層:對鋼筋和混凝土表面進行防腐處理(如塗防水膜、設置防腐保護層等),設置足夠厚度的混凝土保護層,防止氯離子及其他腐蝕因子接觸鋼筋。
4. 合理的施工與養護:確保混凝土澆築的過程中,振搗充分,避免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縫或孔隙。混凝土澆築後應進行適當養護,以防水分過快蒸發,確保水泥水化反應能順利完成。
5. 選用耐腐蝕材料:選擇耐腐蝕性較強的水泥和骨料(如抗硫酸鹽的水泥)來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,在高腐蝕環境中,使用不銹鋼鋼筋或覆層鋼筋來提高鋼筋的耐腐蝕性能。
四、 混凝土耐久性測試
為了確保混凝土的耐久性,通常會進行以下測試:
抗滲性測試(如水滲透測試、氯離子擴散測試)
抗碳化測試(如碳化深度測試)
抗硫酸鹽測試(如硫酸鹽侵蝕測試)
鋼筋腐蝕測試(如鋼筋腐蝕速率測試)
五、 結論
混凝土的耐久性是評估混凝土結構能否長期穩定運行的重要指標。良好的耐久性不僅能提高結構的使用壽命,還能減少維修和更換成本。通過合理設計、優化配合比、選擇合適的材料及施工工藝,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,保證結構的安全和經濟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