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nva@cascoly2
一、 什麼是混凝土潛變?
混凝土潛變是指混凝土在長期持續荷載作用下,發生隨時間增加的變形現象,即使應力保持不變,變形仍會繼續增加。這種現象可能導致結構變形、開裂,甚至影響結構安全。
二. 影響混凝土潛變的因素
混凝土潛變受多種因素影響有:
1.材料因素
- 水灰比(w/c):水灰比越高,潛變變形越大。
- 骨料特性:剛性較高(如花崗岩、玄武岩)的骨料可減少潛變,輕質骨料則會增加潛變。
- 膠凝材料:摻加矽灰、粉煤灰、礦渣微粉等可影響潛變行為。
- 混凝土強度:強度越高,潛變越小。
2.環境因素
- 溫度與濕度:高溫、高濕環境通常會加速潛變。
- 乾燥條件:暴露於乾燥環境的混凝土,其表層水分蒸發較快,易產生較大潛變。
3.結構因素
- 荷載大小與持續時間:荷載較大且長時間作用時,潛變效應更明顯。
- 構件尺寸:較薄構件(如板)比厚重構件(如柱)更易產生潛變。
- 約束條件:剛性較強的結構(如鋼筋混凝土框架)可以減少潛變變形。
三、 減輕混凝土潛變的方法
1.優化混凝土配比
- 降低水灰比(如控制在 0.4~0.5 之間)可減少毛細孔,提高混凝土強度並減少潛變。
- 使用低潛變骨料(如玄武岩、石英岩)來減少變形。
- 摻加礦物摻合料(如矽灰、粉煤灰、礦渣粉)可提升混凝土密實度,降低潛變。
- 選用高強度混凝土(如 50 MPa 以上),可顯著減少潛變。
2.改善施工與養護
- 適當延長濕養護時間(如 14 天以上)以確保充分水化,提升早期強度並降低潛變。
- 避免混凝土早期受過大荷載,如適當控制模板拆除時間,確保混凝土強度達標後再施加荷載。
3.優化結構設計與受力分佈
- 加大構件截面尺寸,可減少應力,降低潛變影響。
- 使用預應力混凝土,透過施加預壓應力減少後期變形。
- 採用適當鋼筋配置,提升混凝土的剛度與約束力,有助於降低潛變效應。
4.控制環境條件
避免高溫乾燥環境,可使用保濕材料(如噴水、覆蓋濕布、噴塗養護劑)減少水分流失。
減少混凝土暴露面積,如使用外部防護層或塗料,降低水分散失速率。
四、工程實例與應用
- 預應力技術可有效降低潛變影響,如大跨距橋梁懸臂橋、預力箱梁橋都使用此技術。
- 建築若考慮長期潛變問題,可透過合理配比與預壓縮技術來減少潛變影響。
- 於核電站、超高層建築中,通常會使用高強度混凝土及低潛變骨料,以確保長期穩定性。
五、結論
混凝土潛變是長期結構設計中的重要考量因素,需透過合理的材料選擇、施工工藝、結構設計及環境控制來減輕其影響。隨著新型材料與技術的發展,如 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、自修復混凝土等,未來可進一步提升結構耐久性,減少潛變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