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帕拉提歐風格(Palladian Architecture)
是由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師安德烈亞·帕拉迪奧(Andrea Palladio, 1508-1580) 所創立的建築風格,起源於 16 世紀義大利,並在 17 至 18 世紀傳播至英國、歐洲及北美,成為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先驅。這種風格強調 對稱性、比例、幾何純粹性,並深受古羅馬建築影響,特別是維特魯威(Vitruvius)的建築理論。
是由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師安德烈亞·帕拉迪奧(Andrea Palladio, 1508-1580) 所創立的建築風格,起源於 16 世紀義大利,並在 17 至 18 世紀傳播至英國、歐洲及北美,成為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先驅。這種風格強調 對稱性、比例、幾何純粹性,並深受古羅馬建築影響,特別是維特魯威(Vitruvius)的建築理論。
巴洛克建築(Baroque Architecture)興起於 17 世紀初的義大利,並迅速傳播至歐洲各地,延續至 18 世紀中期。這種建築風格源自於 反宗教改革(Counter-Reformation),其目的是利用戲劇化的空間、動態的光影、華麗的裝飾來展現教會與國家的權威。巴洛克建築強調 運動感、空間流動、透視效果,並融入雕塑、繪畫、園林設計,創造出宏偉且富有情感張力的建築作品。
建築理性主義反映了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潮流,透過數學、科學與功能主義影響建築發展。其影響不僅塑造了 18-19 世紀的新古典主義,更成為 20 世紀現代建築的理論基礎。
木材憑藉其環保性、建築美學與良好的工程性能,在現代建築領域中仍佔據重要地位。隨著改性木材與工程木材技術的進步,木材已經能夠應對傳統木材的缺點,甚至在高層建築、橋樑結構、現代內裝等領域取得突破。選擇合適的木材種類與加工方式,能夠有效發揮其優勢,使建築更具可持續性與設計感。
黏土磚是一種高強度、耐久、耐火、隔熱的建築材料,適用於牆體、地面、結構承重與防火用途。不同燒製條件與原料影響其顏色、吸水率、熱傳導性與強度,在選擇時應根據結構需求、氣候條件與防火要求來決定。
是鋼筋混凝土(Reinforced Concrete, RC)結構中承受拉力的主要材料,用來補強混凝土的抗拉強度,提高結構的整體承載力與耐久性。